楞伽经讲什么
楞伽经讲什么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近现代往生纪实/ 文章正文

从德国电视台嘲讽泰式礼仪,谈泰国跪拜礼及合掌礼文化

导读:从德国电视台嘲讽泰式礼仪,谈泰国跪拜礼及合掌礼文化2019年5月9日泰国《世界日报》以标题《节目辱泰风波延烧,德方终道歉》报导:日前两位德国主持人在节目中模仿泰国跪拜礼,还笑说动作像海豹,两人对话...
从德国电视台嘲讽泰式礼仪,谈泰国跪拜礼及合掌礼文化

2019年5月9日泰国《世界日报》以标题《节目辱泰风波延烧,德方终道歉》报导:

日前两位德国主持人在节目中模仿泰国跪拜礼,还笑说动作像海豹,两人对话瞬间引爆泰民怒火,泰国网友愤怒的留言引爆各大社群媒体,有网友还设了主题标签:尊重泰国,而泰国驻柏林使馆更发文要求道歉,最终德国Sat 1电视台晨间节目Frühstücksfernsehen表示,对于两位主持人不恰当的行为向所有人致歉,制作团队无意以任何形式冒犯泰国文化,我们为此正式道歉。

泰国驻德国大使馆第一时间就德国Sat 1电视节目无礼且非常污辱的行为致发公开信表示,泰德两国维持长达150年的外交关系,此即标示着双方均能相互尊重与了解,但该节目无知地嘲讽泰国文化甚不适切,此种行为将对泰德友好关系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于两位主持人不当的模仿表演深感遗憾,并严正要求他们个别道歉。

泰国合掌礼及跪拜礼是将严格的阶级概念转变成曲线相连的微妙姿态,借由合掌高低及躬身角度来适切表达自身在社会阶层应有的相对位置与义务权力,因此所有外籍人士或外国媒体应当确实了解,这种看似简单随性的合掌动作及俯身趴地的跪拜姿势,绝非是泰人随意摆放的打招呼方式,或可被嘲讽模仿的滑稽姿势,其所反映的表象系统正是泰人对于尊长与信仰的礼敬意涵。

合掌礼的起源及象征意涵

佛教创立之初,其实不存在佛陀之偶像造型,而是借用莲花、菩提树、法轮、佛塔及足印等象征圣物来表达对佛祖的追随。莲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之心,即是佛教所谓自性之意,而合掌手势并非紧闭双手掌心不留空隙,是须以掌背微躬及掌心略弯形成一朵莲苞形态,即为华严经所述合掌以为华之含苞待放的莲花之姿。合掌其实也是法印的一种,大莲花手印即是将合掌中间的三指分离张开,形成一朵绽放莲花结印于胸前,并持诵阿弥陀佛对观世音菩萨的赞叹语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以降魔、治病、免劫、去障、登佛位(即明心见性)及各种成就。

合掌礼的分类及施行对象

泰国合掌礼是依据受礼者尊贵程度而决定施礼者之合掌位置,并视状况搭配趴叩、跪拜或站立(含下蹲)等行礼姿势。原则上,当受礼者身分越尊贵、地位越崇高或权力越高大时,行礼者的合掌位置就须摆放越高位,并搭配越低位的姿势行礼。礼敬程度的高低标准是依据合掌拇指触及(等高)的位置而判断,分为眉心(高位合十礼)、鼻尖(中位合十礼)、下巴(低位合十礼)及胸前(一般合十礼)等四类,并相应搭配低头含颌的躬身角度完成礼拜动作。

行礼对象与场合则依不同身分与情境决定合掌的高低位置,说明如下:

高位合十礼:向僧侣、皇室及不便行跪拜礼的情况下使用;

中位合十礼:向父母或长辈,下级向上级及学生向老师行礼时使用,男女行礼者除要躬首合掌外,女士仍需右脚前跨一小步,略呈蹲踞状;

低位合十礼:同辈、同级或长辈向晚辈回礼时使用;

一般合十礼:聆听高僧开示或接受长辈祝福的情况下使用。

另有二种泰式合掌叩跪大礼(趴叩及跪拜)用于谒见国王(王室成员)、拜佛(高僧)及特殊场合时使用,行礼动作如下:

趴叩合掌礼:动作由曲腿侧坐开始,即将两腿分别在躯干下方向右弯曲,上身躯干稍微偏向左侧挺立,同时双手合掌置于胸前,续前伸左手使手肘、前臂至手刀接地直伸摆放,继而俯身左倾将右掌合于左掌,再让额头触及合掌拇指上完成动作,反(右)侧亦然。

跪拜合掌礼:可细分两式为合掌顶礼膜拜及俯身趴地跪拜。

仰首顶礼膜拜:动作由双膝正跪开始,即将两膝跪併在躯干正下方,臀部紧贴脚跟(男士脚底与地面垂直、女士脚背则贴地摆放),同时双手合掌置于胸前,续将合掌高举使拇指触及眉心(高位合十礼),继而仰首连带合掌顶礼,接着俯身向前分开双臂让额头及两手掌心触地完成膜拜动作;

俯身趴地跪拜:除省却仰首合掌顶礼乙动外,其余程序与前述相同。

合掌礼的次序及阶级观念

泰国人见面一般不行握手礼,而是采行合掌礼及互道:萨瓦迪卡,的方式进行。泰人行合掌礼有一套严格的先后次序及阶级观念,是依据行、受礼者相对的社会地位以决定礼拜先后及合掌高低。晚辈(或权力、地位低者)须先拜以示尊敬,长辈(或权力、阶级高者)后拜以表接纳,但僧侣不需向一般人礼拜或回礼,甚至泰王面见僧侣时,亦须是国王向高僧合掌跪拜,实则因为僧伽位在世俗尊卑序列的最顶端,理应接受众人虔敬礼拜。因此在泰人观念中,合掌礼拜不单纯只是寒暄式招呼动作,其所内蕴的意涵,更是代表每人自身在社会阶级中,理应符合社会规范而表现出的行为举止与礼敬态度。

泰国向以微笑之国的印象闻名全球,但其实泰国人的微笑并不是随便,轻松也不表放纵,但因为泰人亲切的笑容及乐观的态表常会使外人误以为缺乏规矩,但事实上,泰人繁杂的礼仪是不容忽视与违背,否则漠视规矩的严重程度,有时会让表面温和但内心热血的泰人失控,造成无法保持冷静的意外发生。

合掌礼的教育与全民演练

泰国政府为形塑及强化泰式礼仪规范,自上世纪初迄今,计有三波礼仪教育的推动,分别在1903年由王族第四代摆˙马拉库编撰第一本专教礼仪的手册:《君子德行》开始,第二波是在銮披汶颂堪总理执政的1930年代至50年代,发起所谓礼仪控制以确立政府教导人民应有规矩的模式,第三波则在九世王蒲美蓬驾崩国丧期间,透过电视新闻与报章媒体,教育民众应着黑色服装进入大皇宫及如何施行趴叩合掌礼等仪节,俾以正确的礼仪悼念追思先王。

据泰国2017年9月18日及10月6日《世界日报》报载,自2016年10月28日开放瞻仰祭拜九世王灵柩以来,336天已有近六分之一人口的1,262万8,642名民众,前赴曼谷大皇宫拜谒先王。这场历时一年的国丧期间,泰国媒体对于守丧礼仪规矩及合掌礼拜方式均有详尽深入报导和宣传,除了全泰人民自发自律遵守外,其他各式娱乐场所、广告文宣及电视节目等亦严格照办,丝毫不敢违背规范。

泰人从小即被教育要保持走路要轻、说话要柔的温和与含蓄特质,说话时要婉转、要谨言慎行,以免让人难看或无台阶可下,而且对长辈(含权力、地位高者)要礼貌、要表示尊敬,以免被视为无礼粗陋、缺乏教养,可谓泰人的行为举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尤其对于日常的合掌礼拜方式。

若外国人或长辈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无意违反既定的礼仪规范,对晚辈虽无刻意羞辱或诅咒之意,但无疑会使其深觉折煞或陷入尴尬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