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楞伽经讲什么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
主页/ 佛本生故事/ 文章正文

佛与山林缘分深

导读:佛与山林缘分深 “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说由来已久。但是,也有人认为此乃不实之词,确切他说,应是:“天下名山僧建多。”从深层意义上看,中国佛教名山,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佛与山林缘分深




“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说由来已久。但是,也有人认为此乃不实之词,确切他说,应是:“天下名山僧建多。”从深层意义上看,中国佛教名山,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见证,显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为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渗交融的结晶。

许多佛教名山原本都是荒山,僧人来此坐禅修道,逐渐吸引众多的信徒,才开始了这些地方的开发进程。经过长期的艰苦经营,创造了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王公显贵、文人墨客等,抱着各自的目的,寻胜而来,或拓建庙宇,或刻石立碑,或吟诗撰文,为佛山增光添彩,佛教在这里的传播,是这些荒山野林变成享誉天下的名山的关键。

僧人为什么选择山林从事佛教活动呢?从根本上说,既是佛教的性质决定的,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制约。

佛祖释迦牟尼致力于探讨人生苦难的原因,寻求解脱的途径和方法,就曾在灵鸳山说法多年。佛教以超凡拔俗劝人,向往脱离尘世的极乐世界。佛门视戒、定、慧“三学”为一有机整体:戒者,戒律,为防非止恶;定者,禅定,求精神专注;慧者,智慧,悟解脱之道。那远去红尘的山林,使人清心寡欲,自然是佛家修行最好的处所。同时,寺院在幽静的山林之中,古树掩映,云雾缭绕,更显出佛的尊严和神秘。信徒们登山拜佛,肃穆之感油然而生,也更能表现出虔诚之情。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历经魏晋和南北朝而大发展,至隋唐进入昌盛时期。这期间在同传统思想的冲突、调和与融合中,彼此相互吸取,相互渗透,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就很显著。当时,人们关于山水的审美意识的演进,在佛教名山的建设和发展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佛教名山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千姿百态的山林吸引着佛门弟子。位居中国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在这个时期就已声名远播了。东晋高僧慧远,途经浔阳,见庐山秀丽,便留住于此,修道弘法,结交文人,直至老死。被陈、隋两代皇帝尊为大师的智,住在京城金陵,常感喧闹嘈杂,不宜坐禅修道,向往清静的山林。他梦见一山水佳处,有僧人伸手召唤他,于是就上了天台山。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荒山野林出现的禅院丛林也日益增多。

中国众多佛教名山的建设,表现出来的佛教信仰的力量,是今人惊叹和发人深思的。那气势雄奇的仙山佛国,那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体,那精湛绝伦的艺术创造,这一切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这浩大的难以数计的经费,大多来自民间。它们是善男信女节衣缩食,随缘乐助的结晶。拿五台山的著名的铜殿来说,仅所用之铜就达十万斤,是妙峰和尚从万户人家化来的。世界上最大的乐山大佛,坐落在凌云山西壁,面对氓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这一巨大而神奇的工程历时九十年。海通和尚栉凤沐雨,历尽辛酸,化缘二十多年,才筹集起了基金。它的建造历经艰难,充满着传奇色彩。一座座佛山,凝聚着我们先人的祈求和愿望。生活充满矛盾,人生是艰辛的历程,在坎坷的道路上,先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求助于佛,希望得到菩萨的保佑。他们的精神寄托,构成强大的力量,化为一座座佛山,一代代保存下来了。佛与山的缘分,也是先人对佛的信仰力量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