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楞伽经讲什么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什么是佛家之宝“舍利子”?它是怎样形成的?

导读:什么是佛家之宝“舍利子”?它是怎样形成的?在有关佛家的出土文物中,常有发现“舍利子”的消息,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当作重要新闻加以报道。什么是“舍利子”?为何如此珍贵?“舍利子”即舍利,是梵文Saia...
什么是佛家之宝“舍利子”?它是怎样形成的?

在有关佛家的出土文物中,常有发现“舍利子”的消息,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当作重要新闻加以报道。什么是“舍利子”?为何如此珍贵?“舍利子”即舍利,是梵文Saia的译音,又作“设利罗”,音译“身骨”,也叫“灵骨”或“坚子”。通常指高僧火化后得到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晶物质。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经弟子阿难等人火化,化作八解四斗舍利。弟子将其分为三份,一份升天,一份入龙宫,一分留于人世,由“摩揭陀”等八国平分,各建佛塔供奉。历经2500年的风雨沧桑,流传下来的佛祖舍利是凤毛麟角,异常珍惜。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就保存着一颗佛牙舍利。据史书记载,这枚舍利最初在天竺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发现,后传至西域的于阗国(今新和田市)。

约5世纪中期,由云游至此的中国高僧法献(424-498)带回南齐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其后历经劫难,幸未遗失。建国后,在北京西山重建新塔供奉,使这枚流传2000年的灵牙舍利有了稳定的居所,精心保存至今。

1987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发现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斑点。据史料记载,唐时该含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记与实物吻合,只是顔色变得微黄。2002年春,法门寺的佛指含利赴台湾巡回展览,受到了近10万信众的恭迎,足见何等珍贵。

其实,并非只有佛祖火化后才得含利,中国历代的一些高僧圆寂后,遗体焚化也产生过含利。十六国时期后秦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曾说:“我所译经,皆出佛语。有我意,死后火焚舌即烂,佛意,舌不烂!”死后焚之,果然舌不烂,形成了舌舍利。据载唐代高僧三藏法师圆寂后,其头骨久焚不化,形成了瓦片状的舍利,昼夜生辉。此类事不只古代有,近代也不乏记载。民国时期佛教改革家太虚法师病逝后,其遗体经火化也产生了心脏舍利。建国后,一些僧尼圆寂火化时,也屡有舍利生成。以上事例说明舍利子并非难得之物,只要僧人修行到家,死后火化同样可以得到色泽瑰丽的舍利子。

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舍利子吸引了众多目光,人们在赞叹之余,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物质成分与形成原因。对此,佛教界和科技界学者持有不同看法。佛教界的学者认为,舍利子的物质成分与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有关,僧人体内的元素构成经其修行不同于常人,所以死后躯体焚化或多或少形成舍利。为此佛教界流传这么一句俗谚:“要知成就大小,一烧便可分晓”。对于为什么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舍利?《元镏绩霏雪录)说:“(舍利)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

这种根据人的躯体颜色特征得出的结论,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一些生理学家认为,僧人遗体在高温焚化中,只有结石才有可能成为颜色各异的颗粒,即僧人们视为至宝的舍利子。出家人长期吃素,吃进体内的植物纤维不易消化,僧人参禅又习惯于取坐姿,久而久之,堆积在体内的纤维素越来越多,便逐渐钙化成结石,结石火化后就产生了舍利子。

此论一出,遭到一些佛教人士的反对,为此争论不休。比如,西藏的喇嘛教僧人是不吃素的,但一些活佛逝后火化也产生了舍利子,这又作何解释?认为僧人取坐姿而产生含利,也是行不通的。1996年四川新都宝光寺火化武僧圣培法师遗体,他在世习武,以动为主,亦见多粒含利。足见僧人打坐不是产生舍利的根本因素。

舍利子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金光明经舍身品》云:“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馥。”文中的戒、定、慧乃佛教徒所修持的戒学、定学、慧学的简称,它几乎包括了佛家修行的全部内容。认为舍利子的生成与个人修行有关,无论是僧人还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只要坚定修持,就有可能出现舍利子。而那些空谈理论,并无真心的用功者是修炼不出舍利子的。

舍利子到底是什么物质,又是怎样形成的?人们认识至今难以一致。从目前来看佛教界人士的解说占了上风。不过,天津《今晚报》1994年7月7日刊登配图报道:天津大港医院为一患者摘除了胆囊,在里面发现了颜色各异,宛如雨花石和宝石的大如蚕豆、小若米粒的结石近千粒,很像佛家舍利子。一般说来,患结石症病人的结石多为水垢样,色泽污浊,为什么这位患者的结石如此奇特瑰丽呢?可见结石生成舍利之说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事实上舍利子之谜现在尚未最终解开,我们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